刘善因
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刘善因(567年—654年7月23日),名,字善因以字行河间郡鄚县(今河北省任丘市)人[1],隋朝、唐朝官员。

生平[编辑]

开皇初年,刘善因以太子通事舍人起家官,很快追补隋文帝右千牛备身左右,又升任通事谒者、兼右武候府长史,加朝散大夫。不久刘善因出使西域武德元年(618年),刘善因说服西域的酋长归附唐朝,加上开府,封平恩郡开国公,食邑二千户,出任司农少卿。不久,刘善因由于母亲去世而离职守丧,唐高祖李渊诏令夺情起复,刘善因坚决推辞没有得到许可,出任鸿胪少卿贞观六年(632年),刘善因接受敕令出使西突厥,册立泥熟莫贺设咄陆可汗[2][3][4][5][1] 。很快咄陆可汗因病去世,刘善因又册立咄陆可汗的弟弟同娥为咥利失可汗。刘善因由于出使有功,于贞观八年(634年)获遥授为光禄卿。贞观九年(635年),刘善因出使返回,唐太宗李世民敕令有关部门置备羊肉和酒在郊外犒劳刘善因,刘善因觐见唐太宗后,又获得重赏黄金五十两,白银一百两,锦彩绸绫一百匹,布绢八百段,刘善因加上护军,改任鸿胪卿。贞观十三年(639年),观国公杨恭仁去世,刘善因以鸿胪卿的身份前往策赠杨恭仁为开府仪同三司、使持节潭州等七州都督、潭州刺史,谥号孝公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,刘善因外任持节同州诸军事、同州刺史,接到敕令享受的俸禄和赏赐和京官相同,朔日和望日朝见。永徽五年(654年)春,刘善因随同唐高宗李治前往万年宫,同年六月四日(654年7月23日)因病在万年宫去世,虚岁八十八,唐高宗敕令为刘善因制造棺木,送回京城,又赐办丧物品一百八十段,米五十石,粟五十石。永徽五年岁次甲寅十月癸卯朔卅壬申(654年12月14日),刘善因葬于雍州长安县义阳乡平原里高阳原太常考定谥号为[1]

家庭[编辑]

曾祖[编辑]

  • 刘拔,北魏征西大将军、代郡太守、抚军将军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益州都督、尚书令、彭城康公[1]

祖父[编辑]

  • 刘巍,一名乔,北魏上开府仪同三司、祠部尚书、蔚州诸军事、蔚州刺史、右卫大将军、彭城郡公、食邑一千户[1]

父亲[编辑]

  • 刘清,北齐起居郎、中书舍人、冠军将军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知内省事、侍中、监知国史、左卫大将军、广陵王、食邑二千户,隋朝右武卫大将军、平恩郡公[1]

兄弟[编辑]

  • 刘善会,隋朝汉王库真、骠骑[1]

子女[编辑]

  • 刘植,唐朝右金吾将军[1]

参考资料[编辑]

  1. ^ 1.0 1.1 1.2 1.3 1.4 1.5 1.6 1.7 西安碑林博物馆编. 《碑林集刊第二十六辑》. 西安市: 三秦出版社. 2021年12月: 五五七——五六0. ISBN 9787551824996 (中文(简体)). 
  2. ^ 《旧唐书·卷一百九十四下·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》:贞观七年,遣鸿胪少卿刘善因至其国,册授为吞阿娄拔奚利邲咄陆可汗。
  3. ^ 《旧唐书·卷一百九十四下·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》:贞观六年,诏遣鸿胪少卿刘善因就蕃立为奚利邲咄陆可汗,赐以鼓纛、彩帛万段。
  4. ^ 《新唐书·卷二百一十五下·列传第一百四十下》:帝诏鸿胪少卿刘善因持节册号吞阿娄拔利邲咄陆可汗,赐鼓纛,段彩巨万。
  5. ^ 《通典·卷一百九十九·边防十五》:贞观七年,遣鸿胪寺少卿刘善因至其国,册授为吞阿娄拔奚利邲咄陆可汗。